人民网
人民网>>消费频道

董盟君:保护个人信息呈现四种良性发展趋势

2019年03月15日16:25 | 来源:人民网-消费频道
小字号
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执行主任 董盟君
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执行主任 董盟君

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(董童)  3月15日,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、人民网协办的主题为“信用让消费更放心”的2019年3·15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。在活动上,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执行主任董盟君在发言时表示,近年来,随着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,个人信息成为重要数据资源。个人信息保护问题,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。今年1月,中消协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《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》,研究发现,“个人信息保护缺失”高居“维权舆情热点排行榜”第二位,社会影响力指数高达74.04。

董盟君提出,目前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四类问题:

一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。回顾2018年,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多发。视频网站AcFun对外宣称900万条用户数据外泄;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的195万条用户求职简历泄露;圆通快递10亿条快递数据被售卖;华住旗下酒店5亿条用户个人信息及入住记录泄露。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、海量存储等特征,而个别企业对用户信息安全重视不足、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、管理机制不完善,导致消费者信息被泄露。

二是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。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的广泛应用,强制授权、过度索权、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密集涌现。中消协去年11月发布的《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》显示,91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,近半数APP的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。

三是个人信息保护联动监管机制有待探索。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涉及众多主管部门,例如宣传管理、文化、公安、新闻出版等部门,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、协调机制、管理制度等还不完善,如何建立高效协同的联合监管机制,有待监管部门去探索。

四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有待健全。据了解,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、30余部法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,比如《民法总则》《刑法修正案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《电子商务法》等。虽然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所涉及,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足,法出多门、相互交叉,缺乏统一的、综合性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。

董盟君进一步指出,面对这一现状,消协系统、网信系统、工信系统、司法系统以及社会公众等多方付诸努力,赋予消费者更多信心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也致力于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,全面、准确地反映舆论态势,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数据与决策参考。结合舆情监测反映的情况,发现个人信息保护具有以下四种良性路径趋势。

第一,舆论倒逼互联网企业修补隐私安全漏洞。社会舆论的反馈,成为互联网企业规范平台管理的重要监督力量。2018年,航旅类APP“航旅纵横”上线测试“虚拟客舱”功能,被舆论质疑“捆绑社交”,触及用户隐私防护的敏感地带;而后,“航旅纵横”公开致歉,并将虚拟个人主页设为默认关闭状态。美团外卖和饿了么APP也曾因默认关闭隐私保护功能,遭用户诟病;事后均采取默认开启号码保护功能,对用户姓名、手机号等重要信息做虚拟或自动屏蔽处理。

第二,引入前沿技术为用户数据安全保驾护航。在大数据时代,数据安全成为政务信息管理中最重要的挑战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提出了“打造数据国家队”这一概念,并提出技术安全是数据安全的保障。

第三,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化进程有望加快。去年9月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,旨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、解决相关问题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与《数据安全法》被列入第一类项目,有望使个人信息保护早日进入法制化轨道。

第四,多部门形成监管合力,多方联动、协同共治。一直以来,国家重拳出击整治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乱象,力求为广大网民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。今年1月,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《关于开展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》,决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,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。这一活动,获得了舆论高度期待,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,全网信息量高达5500余条。

除上述路径外,董盟君建议,消协、新闻媒体和舆情数据研究机构也应加强舆论宣传,引导消费者提高保护意识;聚力舆论监督,敦促企业、行业自觉自律。

(责编:孙博洋、李栋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