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
人民網>>消費頻道

董盟君:保護個人信息呈現四種良性發展趨勢

2019年03月15日16:25 | 來源:人民網-消費頻道
小字號
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 董盟君
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 董盟君

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(董童)  3月15日,由中國消費者協會主辦、人民網協辦的主題為“信用讓消費更放心”的2019年3·15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。在活動上,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董盟君在發言時表示,近年來,隨著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,個人信息成為重要數據資源。個人信息保護問題,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。今年1月,中消協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發布了《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》,研究發現,“個人信息保護缺失”高居“維權輿情熱點排行榜”第二位,社會影響力指數高達74.04。

董盟君提出,目前個人信息保護面臨四類問題:

一是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增加。回顧2018年,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多發。視頻網站AcFun對外宣稱900萬條用戶數據外泄﹔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的195萬條用戶求職簡歷泄露﹔圓通快遞10億條快遞數據被售賣﹔華住旗下酒店5億條用戶個人信息及入住記錄泄露。互聯網具有開放共享、海量存儲等特征,而個別企業對用戶信息安全重視不足、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、管理機制不完善,導致消費者信息被泄露。

二是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。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(APP)的廣泛應用,強制授權、過度索權、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密集涌現。中消協去年11月發布的《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》顯示,91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,近半數APP的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。

三是個人信息保護聯動監管機制有待探索。網絡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涉及眾多主管部門,例如宣傳管理、文化、公安、新聞出版等部門,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、協調機制、管理制度等還不完善,如何建立高效協同的聯合監管機制,有待監管部門去探索。

四是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有待健全。據了解,目前我國有近40部法律、30余部法規涉及個人信息保護,比如《民法總則》《刑法修正案》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《網絡安全法》《電子商務法》等。雖然現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有所涉及,但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足,法出多門、相互交叉,缺乏統一的、綜合性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。

董盟君進一步指出,面對這一現狀,消協系統、網信系統、工信系統、司法系統以及社會公眾等多方付諸努力,賦予消費者更多信心。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也致力於通過大數據處理和分析,全面、准確地反映輿論態勢,為個人信息保護提供數據與決策參考。結合輿情監測反映的情況,發現個人信息保護具有以下四種良性路徑趨勢。

第一,輿論倒逼互聯網企業修補隱私安全漏洞。社會輿論的反饋,成為互聯網企業規范平台管理的重要監督力量。2018年,航旅類APP“航旅縱橫”上線測試“虛擬客艙”功能,被輿論質疑“捆綁社交”,觸及用戶隱私防護的敏感地帶﹔而后,“航旅縱橫”公開致歉,並將虛擬個人主頁設為默認關閉狀態。美團外賣和餓了麼APP也曾因默認關閉隱私保護功能,遭用戶詬病﹔事后均採取默認開啟號碼保護功能,對用戶姓名、手機號等重要信息做虛擬或自動屏蔽處理。

第二,引入前沿技術為用戶數據安全保駕護航。在大數據時代,數據安全成為政務信息管理中最重要的挑戰。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提出了“打造數據國家隊”這一概念,並提出技術安全是數據安全的保障。

第三,個人信息保護法制化進程有望加快。去年9月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,旨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、解決相關問題的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與《數據安全法》被列入第一類項目,有望使個人信息保護早日進入法制化軌道。

第四,多部門形成監管合力,多方聯動、協同共治。一直以來,國家重拳出擊整治網絡個人信息泄露亂象,力求為廣大網民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環境。今年1月,中央網信辦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市場監管總局對外發布《關於開展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》,決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,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。這一活動,獲得了輿論高度期待,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,全網信息量高達5500余條。

除上述路徑外,董盟君建議,消協、新聞媒體和輿情數據研究機構也應加強輿論宣傳,引導消費者提高保護意識﹔聚力輿論監督,敦促企業、行業自覺自律。

(責編:孫博洋、李棟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